中国戏曲与世界汉学
随着当今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国这样一个近代长期落后的传统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崛起?世界汉学面临重新解读中国文化基因的时代重任。
世界汉学起始于西方文艺复兴后对东方文化的关注,起因于基督教耶稣会士对中国的宗教热情。文艺复兴带来西方思想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同时,引发了西方学术的追本溯源。在18世纪前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文化尚沉埋在废墟瓦砾和尘土中时,西方人曾经好奇地打量东方传统,打量中国与印度的古老文明。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到中国肇庆,开启了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的大门,从此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就通过传教士的信件、笔札、报告书源源不断地送往西方。此前西方只是道听途说了东方古老的丝绸之国Saris,12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又带回远东的天方夜谭,现在则是中国报导伴随着实实在在的丝绸、瓷器、茶叶、工艺品源源不断地涌来了,于是17、18世纪欧洲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人们使用中国家具,盖中国式建筑,品尝中国餐饮,思想界则开始研究老子和孔子,莱布尼茨、孟德斯鸠都热衷于探索中国的哲学与政治制度,此时汉学开始兴起。其中中国戏曲也进入了西方视野。最初是1698年法国耶稣会士普雷马雷把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引起伏尔泰、歌德等人的重视,掀起对之进行改编、重写并上演的热潮。随后,广东粤剧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了东南亚与欧美(所以是粤剧而不是京剧也不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然,因为审美基因和习惯的不同,也因为很快欧洲人发掘出了他们自己的古希腊文明源头,而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欧洲中心主义观念确立,西方人对中国戏曲长期持有贬斥态度,认为它不符合三一律的原则。但从那以后西方汉学研究中国戏曲的脚步也就没有停止了。
日本的情形不同,17、18世纪的江户时代崇尚中国文化,引进了众多的明传奇剧本。本来东方文化本身相通,日本能乐又与中国戏曲有血缘关系,日本汉学对于戏曲的研究就领先了。
今天,随着中国文化的浴火重生,汉学也大兴,孔子学院的遍布全球迎合了世界学汉语的热情,特朗普外孙女流利的汉语表现了这种热情的成果。全世界都在重新打量中国文化,打量老子、孔子、庄子、《孙子兵法》《易经》,打量这些在世界轴心时代产生的东方智慧,公元前3~5世纪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一道影响了人类2000多年的经典。经典都比较抽象,具象的中国文化代表则是国画、书法和戏曲。戏曲作为日常娱乐的艺术,反映了传统中国的生活面貌、喜怒哀乐、价值观、审美理想和艺术口味,接受起来更为直接和便捷。于是戏曲汇入了世界现代生活。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羡慕日本能乐进入了欧美中产阶级的日常消费艺术名单,与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并列,今天,中国戏曲正在开来。
这就是中国戏曲在世界传播的背景。亚洲长期处在中国文化圈的包笼之下,是中国文化脉冲的接受端,随着戏曲的兴起也就受到戏曲的强力辐射,例如日本能乐、越南丛剧都是受到戏曲的影响而兴起的。随着近代华人移民的足迹,粤剧遍布了东南亚,在那里最红的艺人不是梅兰芳而是红线女。戏曲在华人认祖归宗、感念乡情方面起着巨大的文化心理作用。以往华文文学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进展,但华文戏曲的研究才始开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