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音流芳东盟
梁素梅(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蒋 林
提到南宁的城市文化,不少人都会说到粤剧,而在南宁粤剧圈,梁素梅的名字总是被人反复提及。
作为南宁市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全国“三八”红旗手,梁素梅总是一年忙到头,春节刚过就参与到中国-东盟戏剧周的策划,以及粤剧精品月月演的剧目排演中。她说:“不管大戏小戏、老戏新戏,只要观众喜欢看,只要舞台还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的接受。”几十年来,她的戏路得到很好拓展,花旦、老旦、青衣等各种类型、各年龄段角色的饰演她都尝试过。
梁素梅最早接触粤剧,是在1979年。当年,百色地区粤剧团招聘演员,她的哥哥应考,请老师到家里指导,梁素梅在一旁认真听看,哥哥没学会的动作她却做得有板有眼,老师极力推荐她去应考。结果她被考官看中,哥哥却落选了。
梁素梅与粤剧结缘后,再也无法抽身离开。学粤语、压腿、打翻、吊嗓子,听戏、看戏……几十年来,这些已成为生活常态。
1992年,梁素梅从百色调到南宁市粤剧团当正印花旦,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开阔了眼界。那个时期,她年年随团在两广城乡演出,每年的演出量达到120多场。1996年,由梁素梅饰演女一号的粤剧《月到中秋》亮相羊城国际粤剧节,一年后,该剧荣获曹禺戏剧奖,她也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人就是这样,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获奖后的梁素梅说,只有不断提升,才能不断前进,一个好的演员,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寻找突破、力求创新。每次接新戏,梁素梅都会认真分析剧本、人物、事件,体验人物感情,设计程序的技术,力求突破自己。
2001年,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梁素梅在粤剧《紫金锤》中一人饰演3个角色,分别是知县夫人果娘、知县及钦差大臣。角色的转换是梁素梅戏剧生涯中一次重大的挑战。她熟练恰当地运用粤剧的表演手段,将剧中的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最终,《紫金锤》获得2001年曹禺戏剧奖,而梁素梅获得了优秀表演(主角)奖,还凭借果娘这个角色,拿下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演员最高奖项“梅花奖”,实现了广西粤剧界“梅花奖”零的突破。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排练《紫金锤》的日日夜夜,梁素梅至今历历在目,她说:“我在剧中,除了要展现女子的神情,还要换装饰演男角。男装好重,我穿上男装迈出步子,就跟脚上带着铁链没什么区别,那个时侯,无论是排练还是休息,我都是穿着男装演出服,当时又是盛夏,我全身都捂出了痱子。”
近年来,梁素梅除了坚持舞台艺术表演外,还参与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同时还注重挖掘培养新人。可以说,她推动了南宁粤剧的成长,更见证了南宁粤剧优秀剧目的引进和对外交流。
她回忆,早年间南宁粤剧团除了完成常规任务和广东春班演出外,并没有别的去向。但是在南宁粤剧人的执著追求下,他们着力打造新剧目培养新人,涌现了一批好的新剧目,如《乾隆点状元》《此恨绵绵》《月到中秋》《龙象塔》等。她说:“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剧目和新的人才,我们才获得参加各类展演活动的机会,让南宁粤剧走出广西,走出国门。”
粤剧是广西主要剧种之一。多年来,梁素梅与同行多次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越南、泰国等地演出,每到一处都会得到众多戏迷的欢迎。2013年起,南宁市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戏剧周,收到良好效果。梁素梅说:“我们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艺术交流形式,广交到不少朋友。作为传承人,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出去的同时,我们也汲取其他优秀文化养分,让我们的八桂戏剧文化流芳到东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