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迈向跨界多元
沪剧《雷雨》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 击乐剧场《木兰》 现代昆曲《我,哈姆雷特》本报记者 曹之光
浦东大地上培育出来的国内首个民族戏曲演出品牌,在阔别两年后,将于今春与戏迷重逢。昨天下午,记者从东方艺术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于3月11日至4月20日举行,献演13台16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品,汇聚5位梅花奖得主、7位白玉兰奖得主。
首度献映3D戏曲电影,引进“新剧种”独脚戏,聚焦沪剧、昆曲的原创新作……重新出发的“东方名家名剧月”,带来应接不暇的惊喜。东艺总经理雷雯表示,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码头”和“文化源头”;依托“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平台,她希望东艺能够成为全国戏曲院团在上海停靠的“港站”,并为中国的戏曲原创事业持续输送“源头活水”。
首度引入3D戏曲电影
无论是中国的戏曲,还是西方的交响乐,经典艺术形式都面临着观众“白发苍苍”的困境。为了扭转观众的老龄化趋势,剧场就必须求新求变。去年9月,完成大修后重开的东艺,以两场电影交响音乐会《英国病人》和《泰坦尼克号》,拉开2018/19演出季的帷幕。跨界时尚的演出形式,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追捧。“初战告捷”之后,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继续走跨界多元之路: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与现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将共同作为开幕系列演出,而闭幕演出则选择了融合京剧元素的击乐剧场《木兰》。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京剧院联合摄制,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执导,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言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言兴朋分饰“曹操”与“杨修”。去年8月,该片首映好评如潮,获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两位主演双双获得“京都国际电影节最受尊敬大奖”。借助先进的3D视效及全景声技术,影片让观众获得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感受到国粹京剧之美,令原本不爱看戏的观众在电影中迷上了京剧。雷雯表示,期待电影能够拉近京剧与观众的距离,让京剧经典艺术绽放出全新的生命力。
现代昆曲《我,哈姆雷特》由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昆曲王子”张军主演,用中国古典艺术形式演绎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并曾赴世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巡演。张军昨天亮相发布会现场,分享了他与“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情缘:2008年,他以《牡丹亭》参与了首届演出,“阳春白雪”的昆曲也能做到座无虚席,令他大感意外。从昔日戏曲演出市场的青黄不接,到如今“东方名家名剧月”即将迎来第十一届,张军非常感慨:“感谢有这么一个温暖的平台,让我们走进下一个10年。”
闭幕演出击乐剧场《木兰》由“台湾打击乐第一团”朱宗庆打击乐团献演。为实现打击乐与京剧在听觉与视觉上的“合二为一”,乐团成员都接受了严格的京剧身段训练,包括武功身段、棍法、十三响等等,再将其与打击乐演奏以及剧情角色相互结合,变幻出令人惊艳的身体节奏。
“新剧种”选择滑稽戏
“东方名家名剧月”创办至今,始终以“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培养新观众”为宗旨,以推动民族戏曲在当代壮行为己任,近年来更是每届都增加一个新剧种,黄梅戏、粤剧、甬剧、川剧、南音、秦腔、新昌调腔等先后成为东艺的“座上宾”。本届引进的全新剧种则是让上海人感觉最亲切的滑稽戏,两部作品将为观众送来欢笑。
由著名笑星王汝刚、李九松、毛猛达、沈荣海等领衔出演的《老树新花——传统滑稽节目荟萃》,将最经典的滑稽戏名段“一网打尽”,包括独脚戏《各地堂倌》《自作聪明》《白相大世界》《十三人打麻将》、滑稽小戏《打新娘》《阿福上生意》《宝宝闹学》等。其中一些作品经过重新编排,增加了更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另一部参演剧目、大型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由著名编剧梁定东操刀,并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资助。本剧汇集国家一级演员钱程、小翁双杰,著名演员徐磊等,围绕一对急于为孩子找对象的父母展开,描绘父母在面对子女婚恋问题上所表现出的集体焦虑感。剧情切合上海的都市社会热点,又有极具生活气息的笑点,将让观众忘记烦恼、放声大笑。
昆剧、沪剧新作轮番上演
历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在策划、选剧时,总会聚焦各地戏曲院团的优秀新作。今年特别聚焦沪苏两地,多部经典昆剧、沪剧将轮番上演。上海昆剧团将带来重新改编、润色的《狮吼记》和《潘金莲》;苏州昆剧院则将带来与著名作家白先勇合作的新版《白罗衫》《义侠记》。《白罗衫》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领衔主演,《义侠记》则用现代的人性眼光看待潘金莲这个争议人物。
“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由上海沪剧院历时五年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在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中再度上演。另一部沪剧《雷雨》则在曹禺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与创作,强化作品的戏剧性与音乐性、抒情性与思想性、可看性与艺术性,将人类生命中所交织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淋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