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嬌小廣東蹺

日期:2019.08.13 阅读数:24
						

時值新歲,謹祝讀者諸事吉祥,心身康泰。

一元之始,談一件令粵劇迷驕傲的事。踩蹺有京蹺與粵蹺(又稱廣東蹺)之分,京蹺所紮的腳較大,而粵蹺比之小一半。在我去年主持的講座裡,嘉賓王超群帶來了一對最傳統的粵蹺,站立的部位較現時常見的改良版還少,只得一英寸左右,故此,學和練都比京蹺更難。

踩廣東(粵)蹺(俗稱紮腳)是粵劇傳統表演絕活。清同治時期,粵劇十大行當重新整合,花旦正式列入十大行當當中,並且要求正印花旦必須要掌握踩蹺、散髮、妹仔戲、袍甲戲等四門齊的舞台表演技能。

粵劇的蹺功一如京劇,分硬蹺和軟蹺兩種,前者用於武旦、刀馬旦;後者用於花旦、潑辣旦等。如果演武場戲,在頻繁的轉身中,踩蹺的演出者要做到靠旗不亂,靠裙飛舞,其難度比起跳芭蕾舞更為吃力。昔日演出《劉金定斬四門》、《劉金定大破火龍陣》、《十三妹大鬧能仁寺》、《樊梨花》、《穆桂英》等劇目,正印花旦均以紮腳的踩蹺功取勝。但王超群說,以她所見,粵劇花旦均是穿荂u硬蹺演出。

粵劇前輩黎幗儀在年近七十歲時接受記者訪問透露,別看舞台上踩蹺演茼n看,真正舞起來卻是比跳芭蕾舞更為吃力。她從五、六歲時開始學習紮腳,先在床沿柱子上綁一根竹竿,雙手高舉,緊握竹竿;雙足合攏,全身挺立,用腳尖練企(站立),仿效練習芭蕾舞的姿勢,每天起碼練上好幾次,每次練習一個小時以上,直至腳震不能支持為止。休息片刻後,繼續再練。練好了企的功底,然後鍛煉紮起腳來學小跳、走俏步、車身、拗腰等功架。 文︰葉世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