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戏曲国赛昨日开幕
为充分展示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戏曲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成果,为推出优秀戏曲表演人才搭建平台,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首次在全国地级市职业院校组织实施,也是山东省首次承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36个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承办,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烟台艺术学校协办的中职戏曲国赛昨天在胶东剧院举行了开赛式。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支参赛队,83名选手整装待发。不论从参赛选手的规模还是竞赛要求上看,这届大赛都代表着全国中职戏曲专业的最高水平。而作为协办方的烟台艺校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力争保障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权威、专业、全面的大赛
本届大赛的竞赛部分包括专业理论测试和技能实际操作,分为京昆组、地方戏组两个组别进行比赛。参赛剧种为京剧、昆曲及各地方戏剧种。之所以称其为“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仅从考试项目中就可见一斑。在剧目表演环节,重点考察选手对戏曲基本功法的整体掌握水平、综合运用能力及舞台人物塑造能力。基本功法则重点考察选手“唱、念、做、打”戏曲表演基本功的专业水平和表现能力。其中,“唱”要求做到字正腔圆节奏准确、富有剧种和行当韵味,“念”要求吐字清晰有力,根据人物的特点和情节,妥善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做”要求动作规范,形体协调,节奏鲜明,神形兼备,富于美感。“打”要求参赛者展示把子功、基功和武功。其中,把子功要求动作规范,节奏适度、攻防到位,手眼身法协调统一;基功、武功要求在腰腿软度、开度的基础上,展示飞脚、扫蹚、旋子、翻身及跟头等技术技巧,要求动作规范、协调,在展示速度、力度的同时富有美感。另外,基本知识重点考察选手的戏曲史论基本知识,选手就戏曲表演、戏曲音乐、人物装扮及戏曲史等戏曲基本知识进行现场问答。
“戏曲人才的摇篮”首办全国大赛
熟悉烟台艺校的人都知道,这里被称为“艺术家的摇篮”,同时也是“戏曲人才的摇篮”,建校以来,戏曲表演专业共计培养了1000多名毕业生,其中不乏“翘楚”,许翠前不久再获中国戏剧白玉兰奖,董翠娜、吕淑娥则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学校迄今为社会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学府,继续深造。众多毕业生成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机关企事业、部队、学校的文艺骨干力量。还有很多优秀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领域,异彩纷呈,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开设于1958年的烟台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是学校建校之初四个专业之一。多年来,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在各项比赛、展演中屡创佳绩,2017年《梨园绽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颁奖演出;2017年、2018年学校学生连续获授中国少儿戏曲最高奖小梅花奖金花。学校近日经山东省教育厅核准,与山东艺术学院达成协议,采取“3+4”中专、本科贯通模式,联合培养本科戏曲表演人才。为了能让赛事平稳有序地进行,烟台艺校做了多项预案保障赛事安全。对于首次协办这类全国大赛,烟台艺校副校长郭振平说:“承办国家级大赛,对学校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学校将抓住国赛这一有利契机,以戏曲学科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精准培养,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档升级,再创辉煌。”
大赛展现我市文化魅力
中职戏曲国赛首次来到地方举办,无疑为烟台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打开了重要窗口。我市不仅有两位优秀学生参赛,展现“京剧码头”的后备人才实力,还为参赛选手和参赛单位工作人员免费开放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山景区、东炮台海滨风景区等人文自然场所。此外,全部赛程结束后,赛事组委会还将组织优秀获奖节目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的“两进”艺术惠民活动。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更直接、更广泛的宣传和认可,更好地为提升我市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我市群众文化水平服务。YMG记者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