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剧场,为戏剧服务

日期:2019.08.13 阅读数:9
						

上周,接连四个夜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恩玲剧场,演了四场由南大戏文系毕业的朱宜写的话剧《世外》。作为一个地处仙林的高校剧场,因为有这么一部剧的上演,陆陆续续有非学校的人乘坐一站站的地铁,走进校园观看。刘畅是南大研一的戏剧专业学生,他作为剧场的工作人员,在剧场门口的兑票处辛勤忙碌着。

本报记者 黄佳诗

刘畅去年3月考上了南大研究生。在5月份,他就和同学联系了吕效平老师,提出希望能够提前来剧场帮忙。于是,他早早来了南京,5月份进入《杂音》剧组,20多个工作人员,他被分配去做音效。“刚刚进组,我感觉很新鲜,一切都是专业的,不再是非专业的学生社团。比如说,你会感觉到这里的分工更细致,每个人各司其职。但我也会有些紧张。这里观众更严格,因为很多人都是花钱买票来看戏的。就算票价定在5元,你花钱了你就会对这个戏有要求,你就有资格来批评我们。”

导师吕效平鼓励自己的学生能多做实践,他告诉学生:“学戏剧的,一定要走进剧场。”刘畅也在入学后发现,研究生比本科生要更重视实践。9月份的时候,他就接受了南大黑匣子剧场的票务和宣传。“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参与,一看导师,二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剧场还是蛮苦的,虽然说‘快乐、快乐、快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

说起来,每一天刘畅的工作都很琐碎,他需要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你们剧场在哪?”“我买了票能不能退?”“演出时长是多少?”“我买错了票该怎么办?”……他一遍遍耐心回答着,像一个指路牌。

毕竟,这是一个位于仙林高校的剧场。对于刘畅而言,好酒不怕巷子深是一种无奈。“我们在地理位置上没有优势,只能把剧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好,我们的戏是往外走的,每个戏都会出去巡演,包括像《蒋公的面子》在外面演了很多场。”提起这部戏,已经像是南大戏剧的招牌之作。

问刘畅,他在黑匣子的时间,到底算是他的业余私人时间,还是学习时间?有演出的时候,他几乎所有时间都要扑在这里。他说:“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我当然也可以告诉老师,我不想在这个时间段做这些。我不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害怕他,而是因为我真的想做。”他指了指剧场外台阶上坐着的一群年轻人,“你看,他们都和我一样是工作人员,散场后大家一起聊一会儿的感觉特别好。我们都是出于自发的,对于剧场的热爱。”

这大半年在南大黑匣子剧场,刘畅也一直琢磨着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能做好。“黑匣子比较固定的观众有四五百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校外的观众。我接手以后,给观众建了粉丝群,起先还会在群里引导大家讨论刚看完的戏。后来我就发现,每一场结束后,他们自发讨论了起来。该夸就夸,该批评就批评,但所有人都是在一个看剧的状态里。这样,就特别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