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演绎祖国奋进
杨鹤高
那是1953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母亲带我到华冲街天齐庙前的庙场上看戏。土戏台下面坐满黑压压一片观众,老老少少喜滋滋地等待看戏。一出《白毛女》演完,人们像炸了锅似地议论不休,有的气愤,有的称颂……我印像最深的是唐明香大爷说的话:穷人好比路边的小草,不是被踩死,就是被干死、淹死或是除掉。有一位身穿对襟褂子的教书先生附和一句:解放了,有祖国了,才能有好日子过。这次看戏,给我的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自小就看戏,从此也爱上了戏,长大后竟然与戏剧结了缘。1961年初中毕业被选调进县淮海剧团,后来学习写戏。1965年秋,我根据全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原型,把当代英模的感人事迹搬上文艺舞台,演出获得成功,农民爱看,干部欢迎。演出时,我看到土戏台下黑压压一片的观众,立刻想起当年看《白毛女》的场景,不正是这样么?我的心情格外激动。看戏人的场景没有变,而变了的是舞台上的人物和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人物新的故事不断涌现,使我写戏的内容也随着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央每年新春皆下发一号文件,如同春风喜雨,滋润着华夏大地。从此,我凭着职业习惯,奔波于城乡调查了解情况,编写了《春到田头》剧本,在农村演出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后来,祖国建设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沭阳棉纺厂、麻纺厂等厂矿企业改制中,我亲眼目睹大批下岗职工,有困惑,有怨言,更有奋进。在调查各种人物的基础上,我选取了代表时代主流的先进人物,创作一部大型现代淮海戏《月牙楼》,塑造了金月亮这一在企业改制中下岗女职工的典型人物,讴歌主人公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从困惑、失望到自强、奋争转岗创业成功的顽强精神。高唱“月亮呀,与其困死在船舱,倒不如驾舟闯海去弄潮。”“下岗之君莫失志,自强奋争能淘金。”
《月牙楼》演出获得成功,几年内在城乡各地上演500余场,还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沭阳砂矿一位女职工连看16场,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祖国前进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农民在致富道路上越来越宽广:
“春风春雨暖万家,
撒下铜豆结金瓜。
中国花农志气大,
鲜花运往亚非拉。
改革大潮连天涌,
人间开满致富花。”
这是继《月牙楼》之后创作的大型淮海戏《牡丹情》中的一段唱词。悠扬的唱腔在城乡大地上飘荡,演出博得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与赞扬声。
沭阳,是江苏人口第一大县,也曾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县。在改革开放阳光的照耀下,农民们赶上了好时机,大胆甩掉头上“种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帽子,把养花种草当作发家致富的重要项目和举措,大力栽培鲜花,快速制作干花,形势十分喜人。当时,我通过调查走访,根据乡村中花农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创作了大型淮海戏《牡丹情》,由沭阳淮海剧团演出,塑造了“穷不失志,富不失德”的花农高大柳、金牡丹的生动形象,用戏剧形式把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人形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祖国奋进步伐日益加快,崭新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给乡村带来新的活力,给传统的小农经济思维带来极大的冲击,成为农村改革的生力军和振兴乡村的排头兵,是建设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抓住这一新生事物,笔者与大学生村官同生活共话语,通过调查采访,以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先进村官任杰为典型,与吕述谡一起创作了淮海戏《金水河》,剧中人唱道:
锣鼓敲呀,首长到,
金水河畔歌如潮。
大学生村官创新业,
犹似芙蓉格外娇。
剧中塑造了大学生村官欧阳杰带领贫困村的农民治理环境,美化乡村,用科学的方法培育良种鹅发家致富的新人形象。演出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还赴省里展演,在艺术节上获得多个奖项,获得一致好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花农的创业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往日他们奔波于祖国各地,靠经纪人出外联系卖花,而现在各家各户开了网店,不仅在网上售花,更是通过空间直播、抖音等方法网上售花,电商、淘宝店遍及沭阳城乡。为了及时讴歌这一新生事物,笔者创作了反映当代花农电商题材的《桃红柳翠》《约会小桃红》等淮海戏剧本,把崭新的花农先进人物展现给广大观众。
祖国成立七十年,是笔者讴歌新时代出现的新人新事的七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新的人物新的故事犹如一朵朵喷珠吐玉的浪花,在华夏大地上熠熠生辉。七十年来,我写了大小30余个剧本,把建国七十年来每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和崭新人物搬上文艺舞台,有的令人捧腹欢欣,有的催人奋进,有的尽叙儿女情深、崇孝立德,把祖国奋进的步伐,存放在戏里,刻印在民众的心中,让其载入史册,永远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