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艺术活在舞台活在民间

日期:2019.08.13 阅读数:36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一诺

实习生 李璐航

从1月15日滇剧《斩黄袍·战城》在省滇剧院敲响开场的锣鼓,再到1月18日花灯戏《白扇记》完美谢幕,历时4天的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33个参演剧目涵盖了傣族章哈、佤族清戏、皮影戏、彝剧等全省所有国家级、省级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传统戏剧曲艺搭建一个交流展示传扬的平台。

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是云南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我省民族众多,传统戏剧曲艺种类丰富,这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戏曲,承载着云南独特的文化记忆。此次汇演,让这些传统戏剧曲艺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活在舞台,活在民间,也活在观众的心里。

潜心打磨 戏曲精品相继涌现

“这些扎根民间的戏曲人把舞台搭在民间,把来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让我震撼。”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德聪盛赞道,“这种形式的汇演如果能继续办下去,一定能很好地推动云南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4天的汇演中,共评选出“汇演奖”9个、“示范奖”5个、“优秀汇演奖”11个、“优秀示范奖”8个、“传承奖”18个、组织奖10个、优秀组织奖6个。

以佤族清戏、杀戏、大词戏等为代表的一批古老、稀有、濒危的剧种非常难得地走出了狭小的传承圈子,第一次登上全省舞台向社会展演,以其经典的唱腔、古朴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昂扬的“精气神”征服了春城的众多观众。

“此次汇演是传统曲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探索发展道路的好机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音乐的表现上十分突出。白族吹吹腔《火烧磨坊》值得一提。吹吹腔的民间戏剧形式如今已经少见,该戏剧在舞台上呈现出各演员的独特性的同时,呈现出极度的统一性,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十分难得。”汇演评委之一的吴思明告诉记者。

通过汇演,散落在高原深处的珍贵遗产得以拂去历史尘埃,重绽迷人光芒,再次印证了传统戏剧曲艺传承千百年不变的精神魅力,也为人们正确认识云南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脉络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

创造机会 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戏曲

“汇演坚持讲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突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征,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优秀的传统戏曲,品尝这‘新春文化大餐’。”杨德聪说道。

在汇演期间,共进行了8台演出,其中省滇剧院4台,昆明官渡古镇外场2台,南强街八十八号剧场2台。除了那些常常泡在“戏窝子”里的老戏迷外,观众席上也出现了不少年轻面孔。

在官渡古镇,锣鼓家什尚未响起,舞台前已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烈日当头,也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传统花灯戏《探干妹》一开场,老戏迷们就忍不住跟着哼唱,颇具讽刺效果的《官保上学》也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从浙江来云南旅游的李先生兴奋地说,“没想到来云南不但天气好,景色美,还能听到这么地道的地方戏曲,真的是太值了。虽然有些听不太懂,但我觉得他们演得真的是太专业了,我回去一定要和朋友们说一说。”

由玉溪澄江县带来的“关索戏”是云南傩戏剧种,属军傩范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演中,他们带来的《三英战吕布》,用传统地道的唱腔和表演赢得一片掌声和喝彩声。“作为传承人,我们有义务和必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今天看到大家都喜欢,我就更有信心传承了。”其中饰演张飞的国家级传承人周如文说着自己的感慨。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马开能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源泉。云南地方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国际均有着广泛的影响。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就需要利用戏剧曲艺等艺术形式,把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记忆碎片,通过艺术创作把它变成一幅幅美丽的艺术画帧,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

肩负使命传承戏曲不遗余力

来自大理的小演员们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用白剧演绎了《十八相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后,英台要返家中,山伯特地送行的真挚友情和依依不舍的《梁祝》片段。当采访到他们时,年仅16岁的小演员杨孟娇告诉记者,“我从小就爱听戏,现在能成为白剧的演员,能为传统戏曲的传播和传承作自己的贡献真的非常骄傲和自豪。没想到地方戏曲也能这样受老百姓的喜爱,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把白剧演好、唱好。”

楚雄州代表队的莲花落《引领新时代》也在汇演中收获无数掌声和喝彩。演员李惠英告诉记者,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未经过专业戏曲训练的她,今天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心里虽有些紧张但是很自豪。“传承好、表演好这些非遗项目,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李惠英掷地有声地说道。

“第一次去姚安,看到一群喜爱花灯的人在街上就开始起舞唱跳,这样的情景深深感动着我。在指导他们排练的过程中,我没有收过一分学费。”楚雄农民戏剧协会指导老师、云南戏曲传承人赵章才微笑地说着,他们对花灯的热爱是真情实意,如今花灯在云南已经逐渐萧条,而好在还有像他们这样一群人,执着着对戏曲最本真的热爱,传承着这悠悠传统文化,将这份对戏曲的不舍与热爱上升到责任与挽救的高度,实属少见。

正是这些来自民间的面孔,诠释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也展示了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和活力。

“‘戏比天大’。作为传统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的载体,传统戏曲始终在不断地呈现人们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展示生活的苦难与温馨,提供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着永不枯竭的正能量,因而能够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生生不息。”汇演评委组组长,原省文化厅厅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贺光曙说道。

首届全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新年伊始的春城刮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民族风,也在全省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中点燃了无数星星之火。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是云南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一次重要展示,也为传统戏剧曲艺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