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种子在孩子心田生根
本报记者 郭星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的孩子们在上京剧表演课。
3月14日,在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每周一堂的京剧表演课如期跟学生们见面了。作为该校的校本课程之一,京剧表演课不仅给学生,也给校园文化带来诸多变化。
目前,“戏曲进校园”正在我省一些学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
以怎样的方式让传统戏曲“进校园”,进而“留下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戏曲表演课成热门课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最初引进京剧表演这门课时,学校领导心里并没有底,不知道孩子们是否会喜欢。经过一年的实践,主动选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沈阳师范大学戏曲艺术学院的朱婷婷是该校京剧表演课的授课老师。说起这一年的变化,她告诉记者,孩子们从对京剧一无所知到能独立表演《苏三起解》和《穆桂英挂帅》两个唱段,再到爱上国粹,戏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戏曲进校园,就小学生而言,他们课业负担轻,时间比较充裕,也成为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着力点。
“老师您终于来了,好想上京剧课。”当朱婷婷走进教室,孩子们显得非常高兴。这堂课在学校的舞蹈教室进行,地方足够宽敞,20名学生全部是对京剧怀着浓厚兴趣的孩子。
上课时,她一般会先给孩子放一段5分钟时长的动画片,介绍一些简单的戏曲常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会练习吊嗓子,讲解京剧发音技巧,最后会教些京剧唱段。
京剧唱段包括动作、念白、发音等内容,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综合技能。“我会把唱段先念给孩子们听,确保字正腔圆,然后在读准的基础上教唱,圆场和台步的内容也需要从分解动作开始练,分解项目熟练了,再组合在一起教孩子们表演。”朱婷婷说。
这一天,朱婷婷接着讲京剧《卖水》选段,上个星期教会了孩子们四句念白。“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当她走到教室门口时,三三两两的孩子正聚在一起练习上节课学的几句念白。这节课,她重点讲了怎样走花旦台步,花旦台步与青衣台步的不同之处,领着孩子们学习唱段前八句的唱法。
“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程,孩子们了解了京剧的基本常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更重要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变得知书达理,尊长爱师,行走坐卧、举手投足之间融入了京剧特有的神韵。”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校长崔晶敏表示。
戏曲常驻校园 师资不容忽视
2017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沈阳师范大学是我省唯一有戏曲专业的高校,在推进实施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经验。
“我们开始实施戏曲进校园的时候,是通过演出和上课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不明显,毕竟孩子们年龄小,接受起来有难度。于是,上课时我们会带一件能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戏服或道具,先播放一小段戏曲动漫,老师表演虚拟动作让孩子们猜主人公在做什么……上课的方式多起来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渐渐浓了。”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说。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设计为切入点,是戏曲进校园的一种有效途径。
近年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在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方面,已经形成戏曲动漫进校园、校本课程、戏曲讲座、课本剧等行之有效的形式。
戏曲要进校园,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绕不开。1月9日至1月14日,沈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在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举行,沈阳市13个县(市)区的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共计150人参加了培训。
系统的培训提升了音乐教师在戏曲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为戏曲传承打下基础。